给“小油条”去去油
干部作风一头连着党风政风,一头连着民风社风,所谓作风正则人心齐,人心齐则事业兴。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工作中,总会出现“油腔滑调”少不了,“油头滑脑”忘不了,“油嘴滑舌”放不下的情况,广大党员干部要牢牢扭住作风建设这个“牛鼻子”,对照自省“去去油”,聚焦担当作为赋能,革除积弊,激发干事热情,始终坚守初心、真抓实干、刀刃向内,做到政治过硬、作风过硬、能力过硬。
“去油”第一步,打好思想“防疫针”,小病还需早治疗。“小油条”归根到底是年轻干部的价值观有了“病灶”,思想上松动一寸,行动上就可能会相差一尺。因此,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,定期给干部的思想“清扫浮尘”,对于苗头性、倾向性的问题,必须“露头就打”“一打到底”“清除后患”,形成抓作风整治的高度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。要经常采取“请进来,走出去”的方式,结合岗位职责认真查摆不足,对症下药,破除其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。同时,积极争取“外出求医”的学习机会,不断开阔年轻干部视野,拿出真功夫、狠下硬功夫、用上“绣花”功夫,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思想再解放、本领再提升、作风再强化,“小油条”才能去油成才。
“去油”第二步,铲除制度“生存土”,划定干事创业红线。严管“小油条”,要坚持“能上”和“能下”结合,找准制度缺口,修身正己“去油腻”,让年轻干部担当作为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,要坚持从严从实,狠抓作风建设,坚持日常督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,把督促检查与狠抓工作相结合,通过抓作风严纪律、抓日常定标准,从而增强年轻干部的奋发意识、纪律意识和担当意识,转变工作作风,提高工作效率,确保工作实效。聚焦“四风”问题,查虚促实、查慵促严、查懒促勤、查散促效、查腐促廉,划定干事创业红线,结合实际疏通进出渠道,让“不愿为”“不想为”的“小油条”,打破“小油条”生存油锅。
“去油”第三步,善用激励“催化剂”,提振年轻干部士气。用准一个人,激活一大片,让年轻干部在实践锻炼中多接一些“烫手山芋”、多当几次“热锅蚂蚁”,补上知识短板、能力弱项,练就“铁肩膀”和真本领,在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冲得上、顶得住,进一步强化担当需要的新能力、新作风。严格落实“三个区分开来”和容错纠错机制,真正让年轻干部放下“思想包袱”,让“能干事”“想干事”的干部“干成事”,推动形成想作为、敢作为、善作为、能担当的干事创业良好风尚,让“小油条”向有为转变。(云县纪委监委 汪学艳 张余嘉 )